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粗放式发展模式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白色垃圾、血铅中毒等日益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环保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2010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当代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数据表明,超过七成的学生为了防止污染河水,选择放弃建化工厂;另外有二成多的学生选择了先把厂子建起来,富起来再治理污染。从图11中可以看到,选择不建化工厂的少年儿童所占的比例逐年呈增长的态势,而选择其他三项的少年儿童所占的比例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其环保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从城乡分组来看,城镇少年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指数高于乡村少年儿童。城市少年儿童选择“不建化工厂,以免污染河水”的比率为73.3%,农村少年儿童的比率为71.5%。城市少年儿童选择“只要能挣钱,就该建厂”,“先把厂子建起来,富起来再治理污染”的比率分别为1.3%、24.2%,均低于农村少年儿童的1.7%、25.6%(见图12)。一般说来,除了学校开设的环境课程之外,大众传媒是少年儿童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及信息的主渠道。由于目前的环境保护宣教更多地以城市生活为基础,还缺少适合农村生活的宣教主题、宣教内容和宣教渠道,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增强。
注:摘编自《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主编孙宏艳,副主编赵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版;原文作者杨雪翠,本文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从城乡分组来看,城镇少年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指数高于乡村少年儿童。城市少年儿童选择“不建化工厂,以免污染河水”的比率为73.3%,农村少年儿童的比率为71.5%。城市少年儿童选择“只要能挣钱,就该建厂”,“先把厂子建起来,富起来再治理污染”的比率分别为1.3%、24.2%,均低于农村少年儿童的1.7%、25.6%(见图12)。一般说来,除了学校开设的环境课程之外,大众传媒是少年儿童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及信息的主渠道。由于目前的环境保护宣教更多地以城市生活为基础,还缺少适合农村生活的宣教主题、宣教内容和宣教渠道,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少年儿童环保意识的增强。
注:摘编自《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主编孙宏艳,副主编赵霞,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5月版;原文作者杨雪翠,本文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