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真实故事
1、指挥家鲍里斯.布罗特
鲍里斯.布罗特是加拿大的著名指挥家。
一次现场指挥中,当他听到一位大提琴手演奏了一些音符,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很久以前对这首曲子很熟悉,他不仅懂得这首曲子如何弹,并且所有的演奏细节就像海浪般在他的脑海中跳跃。
指挥结束后,布罗特致电给自己曾经也是大提琴手的母亲。当母亲听儿子说出了曲子的名字,马上哈哈大笑,她说鲍里斯.布罗特还是胎儿时,她这位孕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无数次排练演奏那首曲子。
2、孤独症患儿奥迪尔
美国出生前心理学家托马斯.伯尼曾经描述过一位4岁的法国男孩奥迪尔。这位小男孩患孤独症,从出生到4岁几乎很少说话,行为也比较自闭。
当妈妈带奥迪尔到医院时,无论医生如何诱导,孩子仍旧不肯说话。但是,没多久医生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当奥迪尔听到旁边有人用英语说话,即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当医生用英语跟奥迪尔交流,这时的奥迪尔就像普通的孩子那样的正常反应。
奥迪尔的妈妈一开始也很困惑,因为家里从不说英语。但后来她想起孕期时曾经在一家英国公司上班,公司要求所有人必须使用英语而不是法语。
由此可见,胎儿有记忆。
一则证实婴儿有记忆的实验
20世纪80年代,有发展心理学家专门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些孕晚期的孕妇,每天大声朗读两次一本叫《TheCatinthehat》的故事书,每天平均5小时。
到这些宝宝们出生后,实验人员往宝宝们的嘴里塞上一种特殊奶嘴,奶嘴的一端连着机器,机器能记录宝宝们吸奶嘴的力量和频率。
随后,实验人员给婴儿们播放录音。实验人员给婴儿们播放各种不同的录音,其中包括他们的妈妈在孕期朗读《TheCatinthehat》的录音,还有妈妈们在朗读其他孕期没读过的内容,以及这些妈妈们只是在说话的录音。
结果,实验人员发现,宝宝们每当听到妈妈在孕期朗读《TheCatinthehat》的录音时,普遍会奇妙地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吸奶嘴,并且表现出偏爱这种录音,而其他的录音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这说明,婴儿们能记得他们在子宫时听到的声音。
但是,有记忆能等同于智力提高吗?
答案是不能。
即使如莫扎特音乐胎教等曾经在第一次实验中被证实能提高孩子数学能力的实验,但在后来的重复实验中均遭遇失败,有人甚至怀疑背后有商业目的,因为莫扎特音乐胎教在当时风靡全球。虽然后来也有亚洲的专家做过看似成功的实验,但却被质疑缺乏科学性。
美国权威的儿童大脑专家约翰·梅迪纳警告我们,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证明胎教音乐或胎教产品会提高胎儿的智商。所以爸妈们别奢望通过胎教就能在娘胎里就培养出神童或天才。
有记忆能等同于天赋吗?
曾经有孕妈妈问,能让胎宝宝听音乐培养音乐天赋,或听外语发展语言天赋吗?
1、先说说音乐天赋
那些音乐家们,比如上面提到的鲍里斯.布罗特或著名的钢琴家莫扎特,他们从小生长在音乐世家,无论他们在胎儿时期,还是出生后,常常沉浸在音乐中,实在很难界定他们到底是因为天生的基因,还是因为胎儿时听音乐,还是长大后的环境和父母教育的作用。相比之下,那些成功的音乐家们,在他们的传记中常常描述他们从幼年时期便开始如何勤奋的练习,大概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
2、再说说语言天赋
为什么一位中国妈妈生出的婴儿,几个月后带到外国的养父母家庭养育,到Ta1岁多时不是说中文,而是说外语?这能否说明,即使胎儿时听到的语言对胎儿有影响,但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幼儿说提醒,宝宝们仅仅凭借“听”常常是不能学会语言的,原因是宝宝们学说话还需要通过观察成年人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才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即使盲童们也需要通过触摸的辅助。
虽然如此,但不妨碍我们让子宫内的胎儿常常听听欢快的音乐,或者听听爸爸妈妈温馨的对话和讲故事。为什么呢?
1、欢快的轻音乐能帮孕妇减压
欢快的轻音乐常常能传递情感和情绪,能帮助孕妇心情放松,胎宝宝也会心情愉悦。因为孕妇的压力感不仅会让自己难过,也会影响胎宝宝的情绪,甚至是智力的成长。孕妇过大的压力,会使身体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过多,能改变胎儿的神经发育。
2、爸妈与胎宝宝交流带来安全感
孕期中,如果爸妈愉快地对孕肚讲话,常常能给胎宝宝带来安全感。难怪有些胎宝宝受到外界声音的惊吓时,听到妈妈温柔的安慰会平静很多。并且就像上面提到的,胎儿有记忆,爸妈在孕期多跟胎宝宝交流,或给胎宝宝讲故事,都能增加宝宝在出生后对爸妈的亲近感。因为宝宝喜爱熟悉的声音。
“打扰”胎宝宝的正确时机
这里的“打扰”指的是孕期听音乐或跟胎宝宝交流。在孕前期,不建议爸妈们打扰胎宝宝,因为这阶段的胎宝宝主要的任务是身体和大脑快速发育,胎宝宝们平均每秒要生成8千个神经细胞,耳朵也没连接到大脑。所以,一般从孕期6个月后是合适的,但需要注意分贝。
有人说,为人父母常常很着急,当宝宝还在肚子里时,就希望宝宝已经出生;当宝宝出生时,就希望宝宝已经能跑……孩子的成长有自然规律,一切都不能一蹴而就,孩子们的智力成长也是如此。
本文来源:幼儿说
作者:小黄妈,亲子心理咨询师,专注早期教育与成长,最喜欢“掏”国外心理学家们的育儿锦囊,插自学的丑萌漫画。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