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类1.《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青年发展2005-2006蓝皮书),主编:郗杰英、刘俊彦;撰稿:郗杰英、刘俊彦、张华、胡珍、邱珂、庄渝霞、李建国、曾欣、林彭、吕彭;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2.《中国工读教育研究报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2005-2006红皮书),主编:鞠青;副主编:张小亮、陈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探索与创新 — 全国基层团建创新理论成果奖论文集》,共青团中央组织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编,主编:倪邦文、郗杰英;副主编:关海祥、安国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4.《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报告》(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主编:孙云晓、邹泓;副主编:孙宏艳、李文道、陈卫东;北京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5.《Chinese Youth in Transition(转型时期的中国青少年)》,主编:郗杰英;副主编:孙云晓、肖经建;作者:郗杰英、孙云晓、安国启、卜卫、刘俊彦、孙宏艳、杨长征、关颖、张华、陈卫东、赵霞;英国Ashgate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6.《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 — 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青年研究文库),主编:安国启;副主编:杨长征、黎陆昕;天津社会科学院2006年5月出版。7.《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政策导航》(青年研究文库),主编:刘俊彦;撰稿:徐文新、刘俊彦、张华、李五一、冉勇、农彦彦、陈巧珍、张天琳、尹扬娜、马新建、廖根深;天津社会科学院2006年4月出版。8.《超越自我:丁晓兵现象与当代青年成才学习读本》(青年研究文库),主编:刘俊彦、张忠林;副主编:王珑玲、杜炜;编委:康树峰、李华松、杨守建、方奕;现代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9.《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 400所学校习惯活动案例精选》(少年儿童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孙宏艳;副主编:闫玉双、陈颖;北京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10.《培养幼儿好习惯》(少年儿童研究文库),主编:孙宏艳;作者:晏红;北京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11.《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读本》(少年儿童研究文库),作者:孙云晓、孙宏艳、王丽霞;北京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12.《知荣明耻,做时代新人(中学生版)》(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用书),作者:孙云晓、赵霞;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13.《知荣明耻,做时代新人(小学生版)》(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用书),作者:孙云晓、孙宏艳、宋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14.《知荣明耻,做时代新人(小学低年级版)》(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用书),作者:孙云晓、赵霞;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15.《青运春秋(杭州专辑)》(青运史研究文库),主编:李玉琦、钱永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16.《青运春秋(广东专辑)》(青运史研究文库),编著:曾建昭(李玉琦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27万字。17.《中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矫正制度研究》(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作者:贾洛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18.《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挪威卷)》(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张美英;副主编:鞠青、贺颖清、李萍;翻译:贺颖清;审校:鞠青、梁晓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19.《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英国卷)》(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张美英;副主编:鞠青、贺颖清、李萍;翻译:王立新、王灵芳、马娜娟、梁晓晖;审校:黄颖宜;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23.7万字。20.《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美国卷)》(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张美英;副主编:鞠青、贺颖清、李萍;翻译:梁晓晖、夏春利、贺颖清;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21.《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澳大利亚卷)》(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张美英;副主编:鞠青、贺颖清、李萍;翻译:张虹、刘小友、陈丹、闫鹏和;审校:卢琦、鞠青;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22.《当代未成年人法律译丛(日本卷)》(青少年法律研究文库),主编:孙云晓、张美英;副主编:鞠青、贺颖清、李萍;翻译:尹琳;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23.《当代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文集),主编:刘俊彦、宁龙、沈千帆;副主编:李华松、刘明奇、杜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4.《好父母好方法》,作者:孙云晓; 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5.《好孩子好习惯》,作者:孙云晓; 漓江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6.《我的家怎么了》,作者:孙云晓;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7.《16岁的思索》(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作者:孙云晓,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28.《胡克实纪念文集》,主编:李玉琦;2006年6月内部出版。29.《抗日战争时期国共青年运动风云录》,作者:王连弟;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30.《少先队活动科研成果集》,主编:张先翱、吴剀;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31.《北京少先队理论研究成果集》,主编:吴剀、张先翱;红旗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研究报告类1.《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郗杰英;副组长:孙云晓、安国启;撰稿:景临、李五一、徐鹭、刘俊彦、刘剑波、孙宏艳、鞠青、邓希泉、王小东、杨守建、赵霞;审定:郗杰英。2.《我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组长:郗杰英、李学谦;副组长:刘俊彦;撰稿:刘俊彦、鞠青、邓希泉、方奕、李五一、杨守建、陈卫东、陈晨;审改:刘俊彦;审定:郗杰英。3.《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调研报告》,课题组组长:倪邦文、李学谦;副组长:安国启、王立健;撰稿:邓希泉、曹凯、杨守建;审稿:倪邦文、李学谦、安国启。4.《部分青年群体的思想倾向和社会参与意识调研报告》,课题组组长:李学谦、张学军;副组长:操学诚、安国启;撰稿:王小东;审稿:李学谦、张学军、安国启。5.《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发展状况与职业评价调查报告》,课题组组长:刘涛、安国启;课题组副组长:郭建军、李广文;撰稿:邓希泉、李广文、郭建军;审定:郗杰英、刘涛。6.《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社会融入及其与城市少年儿童和谐相处研究》,撰稿:孙宏艳、赵霞等;审定:孙云晓。7.《中国和谐家庭调查报告》,作者:刘艳等;审改:孙宏艳;审定:孙云晓。8.《乌海市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乌海市团委;撰稿:陈卫东。9.专题研究报告(1):《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报告(2005)》,课题组组长:李学谦;副组长:杨长征;撰稿:杨守建、万美容、陈久国、肖诗鸣、王玮、邱鹏、王霞、解仁美、昝玉林、曾令辉、林晓珊、袁日华、孙秋云、刘胜枝;统稿:杨长征、杨守建;审定:李学谦。10.专题研究报告(2):《“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报告》,撰稿:曹凯;审改:安国启;审定:李学谦。11.专题研究报告(3):《中国5城市儿童参与状况“焦点访谈”》,撰稿:陈晨、陈卫东;审改:孙云晓、鞠青;审定:李学谦。12.专题研究报告(4):《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调研报告》,撰稿:李五一;审定:李学谦、王路、安国启。13.专题研究报告(5):《从榜样到偶像:关于青年榜样教育的讨论》,撰稿:张义祯、邱幼云、陈世海、黄海、万美容;编辑:杨守建;审改:刘俊彦;审定:李学谦、徐文新。14.专题研究报告(6):《中国工读教育专题报告》,撰稿:鞠青、关颖、刘燕、杨春良、马海军、谢永德、高妙根、胡俊崎、谢忠华、陈晨、尹琳、石蕴茹、任昕、梁振萍、梁岂贤、蒂娜·舍费尔;审改:孙云晓、鞠青;审定:李学谦。15.专题研究报告(7):《中国西部青年发展报告》,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组长:李学谦;副组长:安国启;撰稿:邓希泉、曹凯;审稿:安国启;审定:郗杰英。16.专题研究报告:(8):《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课题组组长:郗杰英、李学谦、孙云晓;副组长:赵长春、孙宏艳、李广文;撰稿:雷雳、孙宏艳、李冬梅、郭菲、张国华;审改:孙云晓;审定:郗杰英。17.内部参阅研究报告(1):《青年与非政府组织研究报告》,撰稿:邓希泉、曹凯、李五一;统稿:安国启;审定:李学谦、安桂武。18.内部参阅研究报告(2):《“文革”后社会思潮脉络与关于改革的争论》,课题组组长:安国启;副组长:邓希泉;撰稿:王小东;审定:李学谦、安国启。19.青年内参(1):《中国青年的国际迁移态势及主要迁移原因》,撰稿:郭玉聪;责编:刘俊彦;审定:李学谦、徐文新。20.青年内参(2):《当代农村青年组织状况调查报告》,撰稿:刘俊彦、路广兆;责编:刘俊彦;审定:李学谦、徐文新。21.青年内参(3):《北京某大学校园内基督教聚会点调查》,撰稿:左鹏;责编:刘俊彦;审定:李学谦、徐文新。22.青年内参(4):《值得关注的农村“新读书无用论”现象》,撰稿:余慧琼;责编:王珑玲;审定:李学谦、徐文新。23.《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对策调研课题参考文献(2004-2006)观点摘录》(第一辑),摘编:杨长征;审定:郗杰英。24.《中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及其对策调研课题参考文献(2004-2006)观点摘录》(第二辑),摘编:杨长征;审定:郗杰英。音像资料类1.《父母的“上岗执照”》(孙云晓家庭教育12讲VCD),作者:孙云晓;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2.《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家庭教育12讲VCD),作者:孙云晓;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文章类1.《青少年研究要面对现实努力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作者:郗杰英,《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2期。2.《青年就业的问题和对策》,作者:郗杰英、杨守建,《青年塑造未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3.《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作者:孙云晓,《北京晨报》2006年1月21日。4.《成人化是孩子的灾难》,作者:孙云晓,《生命时报》2006年4月18日。5.《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校园暴力”问题》,作者:孙云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6月。6.《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揣度孩子》,作者:孙云晓,《福建教育》2006年6月。7.《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作者:孙云晓,《解放日报》2006年5月13日。8.《龙的子孙岂能无体》,作者:孙云晓,《人民日报》2006年6月1日。9.《破解孩子教育的难题》,作者:孙云晓,《北京晚报》2005年8月6日。10.《“差生”都是冤假错案》,作者:孙云晓,《人民日报》2006年8月14日。11.《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作者:孙云晓、弓立新,《中国教师》2006年9月。12.《“夏监会”,你在哪里》,作者:孙云晓,《法律与生活》2006年9月,。13.《教育不能忽视人格培养》,作者:孙云晓,《人民日报》2006年10月9日。14.《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中国青年就业》,撰写:安国启,发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15.《城市青年中心建设调研报告》,作者:安国启、李五一等,《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6期。16.《社会转型期共青团凸显的内在矛盾及对策》,作者:安国启、邓希泉,《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17.《当代青年在非政府组织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研究》,作者:安国启、邓希泉,《青年探索》2006年第5期。18.《巴西、阿根廷的青年与青年研究现状及其启示》,作者:安国启、曹凯,《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1期。19.《林枫与一二九运动》,作者:李玉琦、赵德生,《党史纵横》2006年第1期。20.《讲文明不宜太自贬》,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11月7日。21.《中国人该有大国的视野了》,作者:王小东,《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25日。22.《对老外,热情也要有分寸》,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12月5日。23.《中国究竟是大国还是小国》,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5月10日。24.《中国人不该再自贬了》,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5月26日,。25.《经济竞争,中国怎样胜出》,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6月15日。26.《中国该怎样对待国际秩序》,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7月13日,。27.《老外都该受照顾吗》,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8月16日。28.《老外比我们更讲诚信吗》,作者:王小东,《环球时报》2006年9月13日。29.《大可不必为日人辩》,作者:王小东,《凤凰周刊》2006年第18期。30.《改变权力引进外资模式》,作者:王小东,《中国与世界观察》2006年第3期。31.《针对现实不要拿历史陪绑》,作者:王小东,《凤凰周刊》2006年第8期。3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撰写:邓希泉、李五一、曹凯;发表于《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3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的实证分析》,作者:邓希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4.《法国青年工作的成功经验》,作者:邓希泉,《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5期。35.《大学生对网络迷信的态度之影响因素及其对策》,作者:邓希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6年第9期。36.《我国当代青年参与机制研究》,作者:邓希泉,《广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7.《劳动塑造健康人生》,作者:孙宏艳,《人民日报》2006年4月19日发表。38.《给孩子一些“自私”的爱》,作者:孙宏艳,《文艺报》2006年发表。39.《“父母素质”您具备吗?》,作者:孙宏艳,《家庭教育》2006年发表。40.《中小学生饮食误区报告》,作者:孙宏艳,《家庭教育》2006年发表。41.《融合是个大课题》,作者:孙宏艳,《现代教育报》2006年10月16日。42.《书生本色王唯真真心报国写传奇》,作者:李艳,《中华儿女》2006年第1期。43.《他是一位与共青团有缘的画家——访画家周令钊先生》,作者:李艳,《中国青运史辑刊》2006年第2期。44.《周令钊彩笔绘就团旗红》,作者:李艳,《中华儿女》2006年第6期。45.《情系少先队的“老牛爷爷”刘恪山》,作者:李艳,《中华儿女》2006年第12期。46.《男孩与暴力》,作者:鞠青,2006年9月参加德国青少年犯罪研讨会发表论文,。47.《少年司法的边界在哪里?--探讨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改革方向》,作者:鞠青,《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12月,。48.《中国5城市儿童参与状况调查报告》,作者:陈晨、陈卫东;《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7期。49.《2005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分析》,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文化现象与热点问题监测研究”课题组,“人民网-理论-理论专题”2006年3月9日。50.《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作者:侯佳伟、刘俊彦,《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1期,。51.《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作者:刘俊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52.《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点: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青年价值观》,作者:于俊如、王珑玲,《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2期。53.《关注:从农民工看国家未来 》,作者:王珑玲,《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54.《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作者:方奕,《人民日报》 2006年6月9 日第5版。55.《洪战辉:良好认知的典范》,作者:方奕,《河南日报》2006年2月22日第11版。56.《和谐社会拒绝冷漠》,作者:方奕,《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 2期。57.《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研究述评》,作者:方奕,《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3期。58.《青少年热点新闻时评》,作者:方奕,《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 7期。59.《网络文化对青年行为影响探析》,作者:李华松,《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增刊。60.《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参与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作者:杨守建,《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6期。61.《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本质》,作者:戴裕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62.《少先队科研课题的选择》,作者:张先翱,《辅导员》2006年第7-8期。63.《珍珠泉》专栏,作者:张先翱,《少先队活动》第1-12期。
青研中心2006年科研成果
【摘 要】
相关热词搜索:科研成果
上一篇:青研中心2007年科研成果
下一篇:青研中心2005年科研成果